孕前饮食管理团队方法_孕前饮食产妇食谱大全
优化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标准。
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,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。晋陕蒙新煤炭主产区中长距离运输(运距500公里以上)的煤炭和焦炭中,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90%。
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、产业政策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、规划环评、项目环评、节能审查、产能置换、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、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、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,原则上采用清洁运输方式。提升货车、非道路移动机械、船舶油箱中柴油抽测频次,对发现的线索进行溯源,严厉追究相关生产、销售、运输者主体责任。重点区域和粤港澳大湾区沿海主要港口铁矿石、焦炭等清洁运输(含新能源车)比例力争达到80%。研究制定涂层剂、聚氨酯树脂、家用洗涤剂、杀虫气雾剂等VOCs含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,建立低(无)VOCs含量产品标识制度。研究分类型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和末端治理路径,研发多污染物系统治理、低温脱硝、氨逃逸精准调控等技术和装备。
加强氮肥、纯碱等行业大气氨排放治理。安全稳妥推进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工业炉窑改用工业余热、电能、天然气等。提高秸秆还田标准化、规范化水平。
(三十四)积极发挥财政金融引导作用。到2025年,铁路、水路货运量比2020年分别增长10%和12%左右。将防治扬尘污染费用纳入工程造价。持续增加天然气生产供应,新增天然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洁取暖需求。
鼓励储罐使用低泄漏的呼吸阀、紧急泄压阀,定期开展密封性检测。包含北京市,天津市,河北省石家庄、唐山、秦皇岛、邯郸、邢台、保定、沧州、廊坊、衡水市以及雄安新区和辛集、定州市,山东省济南、淄博、枣庄、东营、潍坊、济宁、泰安、日照、临沂、德州、聊城、滨州、菏泽市,河南省郑州、开封、洛阳、平顶山、安阳、鹤壁、新乡、焦作、濮阳、许昌、漯河、三门峡、商丘、周口市以及济源市。
(十五)加快提升机动车清洁化水平。推进PM2.5和臭氧协同控制。修订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》,研究将污染物或温室气体排放明显高出行业平均水平、能效和清洁生产水平低的工艺和装备纳入淘汰类和限制类名单。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80%左右,县城达70%左右。
在火电、钢铁、煤炭、焦化、有色、水泥等行业和物流园区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,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。五、强化面源污染治理,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(十八)深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。包含山西省太原、阳泉、长治、晋城、晋中、运城、临汾、吕梁市,陕西省西安、铜川、宝鸡、咸阳、渭南市以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、韩城市。各地要将燃煤供热锅炉替代项目纳入城镇供热规划。
(二十六)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。生态环境部要加强统筹协调,做好调度评估。
因地制宜成片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,确保群众温暖过冬。(二)重点区域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。
国务院关于印发《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》的通知 国发〔2023〕24号 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人民政府,国务院各部委、各直属机构: 现将《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》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贯彻执行。国家加强对成渝地区、长江中游城市群、东北地区、天山北坡城市群等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的指导,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空气质量改善先行示范区。(二十二)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。针对现有产业集群制定专项整治方案,依法淘汰关停一批、搬迁入园一批、就地改造一批、做优做强一批。新建及迁建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区、工矿企业和储煤基地,原则上接入铁路专用线或管道。(二十三)开展餐饮油烟、恶臭异味专项治理。
力争到2025年,重点区域高速服务区快充站覆盖率不低于80%,其他地区不低于60%。加快推进铁路货场、物流园区、港口、机场、工矿企业内部作业车辆和机械新能源更新改造。
二、优化产业结构,促进产业产品绿色升级 (四)坚决遏制高耗能、高排放、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。实施源头替代工程,加大工业涂装、包装印刷和电子行业低(无)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力度。
完善铁路运价灵活调整机制,规范铁路货运杂费,研究推行一口价收费政策,广泛采用量价互保协议运输模式。健全秸秆收储运服务体系,提升产业化能力,提高离田效能。
推行钢铁、焦化、烧结一体化布局,大幅减少独立焦化、烧结、球团和热轧企业及工序,淘汰落后煤炭洗选产能。开展亚洲地区沙尘暴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及技术研发。(三十二)完善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。将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治理、运维、检测机构弄虚作假行为纳入信用记录,定期依法向社会公布。
到2025年,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气氨排放总量比2020年下降5%。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%以上。
研究低浓度、大风量、中小型VOCs排放污染治理技术,提升VOCs关键功能性吸附催化材料的效果和稳定性。全面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和机动车排放召回制度,强化对年检机构的监管执法。
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,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,开展秸秆焚烧重点时段专项巡查。其他未达标城市明确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阶段目标。
完善空气质量分级预报体系,加强区域预报中心建设。重点区域城市加强机场、港口、铁路货场、物流园区、工业园区、产业集群、公路等大气环境监测。各省级政府加强本行政区域内联防联控。对省界两侧20公里内的涉气重点行业新建项目,以及对下风向空气质量影响大的新建高架源项目,有关省份要开展环评一致性会商。
鼓励省际交界地区市县积极开展联防联控,推动联合交叉执法。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氨排放控制试点。
已达标城市巩固改善空气质量。逐步淘汰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发生炉。
研究制定移动源污染防治管理办法。研究畜禽养殖场氨气等臭气治理措施,鼓励生猪、鸡等圈舍封闭管理,支持粪污输送、存储及处理设施封闭,加强废气收集和处理。